跑出你的最佳速度
中華民國111年6月8日星期三下雨天
作者:諏訪通久
翻譯:周奕君
馬拉松醫師教你成為最強市民跑者
Marathon—-The fastest way to break your personal record
&福岡國際馬拉松1947年舉辦以來,曾被譽為世界最速賽道。2020年10月3日由世界田徑總會列為世界田徑遺產。
& 日本歷史最悠久的馬拉賽事——琵琶湖每日馬拉松,與東京馬拉松、福岡國際馬拉松合稱日本三大馬拉松賽事。
& 阿基里斯腱即跑者的生命線
& 如何將既有的練習模式轉換成最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像這樣為自己打造半客制化練習過程中所需要的意識和動機。
& 謝謝你們讓我能繼續跑步,我經常懷抱這樣感謝的心情,迎接我所有的訓練和比賽。
& 找到符合自己的生活作息,而且確定性高的訓練區間。
&據說,人類的專注力能持續15至45
分鐘,因此太過冗長的訓練並沒有效率。
& 不是找時間練習,而是確實保留時間練習。
& 確實保留時間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預留明確的練習時間帶。讓它成為日常作息的一部分。
& 馬拉松是一種考驗意志力的競技,過於放鬆愉快的情緒,將難以發為真正的實力,而如此一來,等同輸給了自己。
& 成功跑者的兩大特徵——
1單調的訓練不容易進步,持續進步的跑者大多會每天變換路線、距離,甚至配速。可以利用起伏的路線或山路、草地等多變的地形練跑,也可以進行越野跑。不僅可以鍛鍊身體不同部位的肌力與平衡,還能刺激並提升心肺功能,打造出能跑得更快的體質。
2愈跑愈快的人很重視身體管理,能夠有效提升速度的跑者,在訓練之外也會高度重視身體機能調整,及營養補充等面向。
預防受傷的三個條件:
1、消除疲勞——將訓練、休息、營養視為整個練習系統中相互取得平衡的三大支柱。一旦增加訓練強度,就需要更多的休息並增加營養攝取。
2、有效率的基礎動作——以馬拉松來說,效率簡言之就是減少浪費體能,就不容易疲憊。說明這一點要談到解剖學與生物力學。
人體擁有快縮肌和慢縮肌兩種肌肉
快縮肌:呈白色,爆發力佳,在短跑選手中相當發達。
慢縮肌:呈紅色,持久力高,馬拉松選手在慢縮肌的比例較高且發達。
3、挑選裝備
& 人體共有六百多條骨胳肌,這些肌肉的大小的不同。例如在腳的肌肉中,腓腸肌這類小肌肉的爆發力雖然很好,但是缺乏持久力,如果一直使用腓腸肌蹬地跑步,雙腿很快便會不堪負荷。
& 反過來說,大腿後側肌群(大腿後側火腿肉)和臀部周圍較大的肌肉,擁有一定的力量與持久力,若能有效利用,跑到後半部還是可以維持著最高速和固定的配速。這也就是有效率的基礎跑姿。
& 引發傷害的三要素——跑道、跑姿、練習量
&跑步中,著地時會承受約三倍體重的衝擊力,下坡時加速更達到五倍。
& 在人工鋪設道路進行山路跑的時候,下坡時的衝勁感覺雖好,但過快的下坡速度也會導致受傷。
& 在跑姿上,如果著地處離身體前方過遠,幾乎所有衝擊都會由雙腳吸收。
& 建議各位多練習讓著地的位置保持在身體正下方,這也是更有效率的跑步姿勢。
&以距離為目標的跑者必須注意,不要勉強自己「超過基本跑量」,因為這不僅會造成心理壓力,也容易導致過度訓練症候群。
& 目標跑量不見得適合所有人,不妨在充分掌握自己的跑步實力之後,再進行適當的訓練,才是跑出個人最佳時間的捷徑。
& 一旦關節過於僵硬,會妨礙力量帶動身體,導致跑步效率低落,同時造成特定部位過大的負擔,增加受傷的可能性。
& 跑步時需要特別注意兩種關節:髖關節和肩關節。
& 所謂靜態左右失衡,其實指的就是身體左右兩側在肌力、關節可動範圍、腳長、足部內外翻等的差異。
& 動態左右失衡是指,身體左右兩側在荷重上有著顯著的差異,比起內旋等靜態左右失衡更為明顯。
& 有外傷使得R I C E處理原則
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壓迫、Elevation抬高—將患部抬升至比心臟高的位置,可以減緩血液循環與腫脹現象。
& 經由貼合小腿並適度壓迫,可以減低跑步行進時肌肉的晃動,同時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疲勞感。
& 如果要有效排除運動後堆積的乳酸等代謝物質,我也推薦游泳和騎自行車。只要以平時強度的20至30%進行15分鐘,就能排除大部分的乳酸。
& 進行強度高的訓練時,流往下肢的血液會比平常更多。如果突然間停止練習,血液一時間無法順利回流,就會導致貧血。其實可以透過收操暖身達到緩解的效果。
& 冷熱水交替浴——泡在熱水中約5分鐘之後,就換成冷水1分鐘,如此交替進行五組。可以有效排除身體累積的老廢物質,恢復疲勞,也可消除水腫。
& 對運動員來說,醣類是不可或缺的能量,如果維生素B 1攝取不足,醣類就無法轉換成能量。
& 當醣類攝取較多,可以積極使用富含維生素B1的豬肉、大豆和黃綠色蔬菜。不過若攝取太多果汁或甜點會過度消耗體內重要的維生素B1。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