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沒那麼愛工作

 中華民國111年9月12日星期一晴時多雲偶陣雨

作者——隅田貫

翻譯——黃立萍

》對生產力帶來相當影響的,還是日常對話。

》效力,從每天說早安開始。在德國,無論年紀或立場,人們都會有精神的問候彼此。

》舉例來說,面對就算問候「早安」也不回話的主管,部屬還會敞開心房嗎?

》許多企業也會聘用外國員工,因此我們不該要求他人心神領會,而是要用任何人都能理解的方式來說話才對。

》 不過度揣測,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過度猜測不僅會增加工作時間,也會影響工作效率。

》我意識到日本人會過度要求他人提供一個答案。其實,自己思考後做出來的決定才是答案,所以正解未必只有一個。

》 比起個人專長,日本更重視團隊合作,因此組織並不偏好在特定領域表現傑出的人。

》 若只進行必要的報告、聯絡、商量,在部屬獨立自主的同時,主管也能獨立自主。管得太多,其實也表示自己仍在仰賴他人。

》 當員工做錯事,若不先感謝他們願意報告,壞消息就不會輕易往上呈報。往上呈報後,接著思考對策、彌補過失。等一切都結束了,在討論當時為何發生的這些問題,並且加以分析——這才是應有的工作程序。

》 根據情況選擇透過寫電子郵件或面對面溝通,而不是只依賴電子郵件,也是一種減少工時、提升生產力的方法。

》既然都要出席會議,全員發言就是鐵律。會議開始、結束的時間通常會先明確的決定好。

》就算階級有落差,大家照樣平等往來。德國人會和不同部門的人共進晚餐。

》當對方正在說話時,絕對不能打斷——這是德國人的鐵律

》建議讀者在前往海外國家時,也要盡可能配合當地的溝通模式。為了和文化不同的人溝通,重要的是:即使不擅長也無妨,一定要用該國的語言來說話。

》德國格言:嚴守時間才是一切

》「我很忙,無法參加」,這藉口德國人不會接受,他們認為「自己管理時間」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比起收益,德國人或許更在乎自己的時間。

》想控制工作量,可以把工作交給其他人,或忽略可省去不做的工作,真正必須在當天完成的事,其實非常少。

》總是會瘋狂加班,有時會被質疑工作方式出了問題。德國的職場看起來很自由,但如果不認真工作,後果要自己負責,所以屬於嚴峻的工作環境。

》電子郵件上從不出現多餘的字,只要花在一封信上的時間減少1分鐘,累積起來就能避免耗費大量的時間。

》我在德國主管桌上看到的格言:摘下當天的花吧—有珍惜當下、及時行樂的意思

》員工為了準時下班,就一定要在時間內把工作做完,生產力自然會提高。

》德國有一個時段被稱為「安靜時段」—平日是晚上10點至隔天早上7點,下午一點至三點,週六是晚上七點至隔天早上八點,週日和國定假日則是全天,法律規定這些時段都禁止製造噪音。

》在德國,當我將緊急工作交辦給部屬時,部屬即使面對主管命令,依然會以「我沒時間」這句話拒絕。不讓其他工作被打斷,也是一種減少工作時間、提高生產力的方法。

》休長假時,設定自動回覆郵件功能(我不在辦公室)

》單用名字稱呼對方雖然是一件小事,但這麼做,能拉近主管與部屬的關係。

》德國人不會因為地位高低而說話有所保留,整體上相對開放,什麼都能說。

》為了提高生產力,明確的區分工作內容很重要。

》減少決策人數,就是提升決策速度最有效的手段。

》越是壞消息,就該越早一點說出來,隱瞞事情不說,就會被要求離開。

》「因為是上級要求的、因為大家過去都是這樣做。」德國人不會接受這種理由;「因為執行了這項業務,我們公司的利益就會提高多少%。」如果沒有這般明確的理由,就無法說服對方。

》德國有句諺語:「整理佔了人生的一半。」

》我們會明確將「應該共用的資料」和「不該共用的資料」加以區別,應該共享的資料會建立分享機制,讓大家能適時適所取用。

》「不管對方是總裁還是誰,你在那個情況下,都應該説:『我不是很明白,是否能請你再說一次?你說的是這個意思嗎?』好好的打破沙鍋問到底才行。」

》德國公司經常會舉行異地會議,指的是在外部場地開會,同時可能兼渡假娛樂。

》德國人會在辦公室張貼一年的大型月曆,所有員工都用紅、藍等顏色的磁鐵來表示自己的休假。如此一來,誰要在什麼時候請假就一目暸然了。如果休假日期重複,就個別討論後調整時間即可。

》工作上遇到瓶頸,他們會到附近的公園去放鬆身心,或到教會深思默想,身邊的人看見他們這麼作,也不會認為「工作中跑到哪裡去了?」而責備。

》德國人真的很愛乾淨,家裡出現一點小瑕疵,德國人都會自行修復。

》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也能接受任何人的看法。

》如果各位希望能活出自己的人生,那麼第一步就是從群體壓力中解放。

》在德國,人們即使注重禮儀但也可隨機應變,日本卻是為了遵從禮儀而默默強制執行,所以才會讓人感覺特別拘束吧?

》同事的工作方式五花八門:有人是在表定時間上下班、有人是下午三點就回家,也有人周休三日,或因為要照顧小孩而在家辦公,幾乎不曾在公司露臉,也有男同事請育嬰假。那樣的環境中,我逐漸學到一件事——完成工作的方式不只一種,只要處理好被交辦的任務,拿出成果就好。

》在德國,即使有人提早下班或在家工作,也絕不會出現「那個人真狡猾」這樣的言論。

》我真正想知道的是「該如何往前走」,而不是「為什麼無法前進」,身處在那種壓力底下,員工士氣是無法提升的。

》我們不該嘆息:「還得工作到70歲呀?」而要更主動的思考如何享受自己的生活,才能過好獨立自主的人生。

》一週安排1小時,全公司在線上亂了。除了重要會議,孩子出現在鏡頭前也無妨。

》德國人都是和家人一起度過休息日,通常不會發生週末和客戶打高爾夫球這種事。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