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1良醫真心話
中華民國109年9月22日星期二天氣晴朗
作者:商業周刊
商業周刊
婦產科張廷彰醫師:讓台灣子宮頸癌發生率降低一半
*我們醫學就是做中學,特別是開刀的時候,如果你覺得怎樣做最好,就會天天想著要把事情做到最好,慢慢才會有自信。你想自己是什麼,就會變成什麼!
* 當時非常崇拜愛因斯坦能洞察宇宙,也嚮往羅素能將錯綜複雜的人倫社會架構,歸納為幾個簡單的觀念。
* 在與不同國家的醫療團隊、病人、同學互動中,讓他學會更寬廣的眼光看待事情。
*子宮頸腺癌: 在做抹片時,若看到子宮頸有些異常就不用再做抹片了,要直接做切片,醫師一定要做內診,用手去觸摸子宮頸,如果感覺怪怪的、硬硬的,不要想找其他理由,得懷疑它是病變。
眼科林逸民醫師:從病人眼睛發現其他疾病
*為延續岳父陳五福的心願,從美國回來接手岳父在羅東創立的五福眼科與慕光盲人重建中心。
*有一個男孩一直被誤診為自閉兒,眼睛也不好,被醫生發現原來是高度近視3900度,進行眼球手術後,喪失年的視力終於失而復得。
* 陳五福的一席話改變了他:沒有一件事是小事,就像眼睛雖然小,卻能發揮影響力,並與身體其他器官都環環相扣。
*耐心及視病如親的態度,讓他比別的醫師早一步觀察到病患的其他症狀。
風濕免疫科蔡世滋醫師:辛苦的不是我,是病人
*全身性紅斑狼瘡被稱為偉大的模仿者,因為它的症狀千變萬化,病人可能輾轉於任何科別,被誤診為任何疾病。
* 風濕免疫科醫師一直被其他科醫師視為專門處理疑難雜症。
* 會不會生病,不是免疫系統做主,而是宿主、環境、病原三個要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 糖尿病或代謝症候群的慢性病患者,免疫功能原本就不正常,壓力大時又接觸到病原,生病的風險就會增高。
代謝內分泌科林款帶醫師:把賺錢的生意往外推!
* 過多的血糖在人體內也會造成代謝不完整,代謝物會傷害小血管與神經,而且往往是不可逆的,為了避免慢性併發症的發生,盡早積極地控制血糖能是必要的。
* 運動減肥是個法則——選擇喜歡及適合自己的運動,隨時隨地運動,以適合的速度運動,電話不同的運動。
心臟血管內科方志元醫師:每個病人都是VIP
* 預防心臟病——海鮮類、帶殼螃蟹、蝦貝類、小卷這些沒有正常血液的,都是高膽固醇食物,盡量不要吃,還有動物性脂肪,內臟骨髓的膽固醇都很高。
* 我們總膽固醇一天需求量大概是225毫克,雞蛋一顆大概是250 ,一顆就超過了,而一顆鴨蛋的膽固醇是雞蛋的兩到三倍,吃一顆鹹鴨蛋幾乎一個禮拜都不用吃任何的食物,否則膽固醇就過高。
* 飯、菜、肉量可維持在五比三比二
一般內科林瑞祥醫師:一位病人看1小時
* 2015年獲頒醫療奉獻獎,被譽為台灣糖尿病之父。
* 牛奶喝得越多的國家,第一型的糖尿病、小孩子的糖尿病越多。
* 降壞膽固醇:用豆漿取代牛奶
* 有效控制血糖:飲食原則——低油蔬食
* 不管魚腦、豬腦、雞腦等都是膽固醇最多的部位,盡量別碰。
神經內科陳右緯醫師:專為老人創造幸福
* 日本作家荻原浩在小説明日的記憶中寫下阿茲海默症病患者充滿希望的心聲——就算記憶消失了,我所過的日子也不會消失;我失去的記憶,仍然會留在和我一起生活過得人們的腦海中···
* 失智症可分為兩類:退化性、血管性。絕大多數造成失智的原因都是退化性,就是俗稱的阿茲海默症,約佔五至六成;另外因血管阻塞造成的血管性失智,則約佔二至三成。
* 65歲後每12個人就有一位罹患失智, 80歲以上的老人更是每五人有一位失智。
胃腸肝膽科陳炳諴醫師:最開心的是幫把病人發現早期癌
* 大腸息肉沒有處理掉就會變成大腸癌。
* 息肉大致上分兩種:一種是增生性息肉,比較不容易變惡性,另一種是腺瘤,比較會變惡性。
* 如果年紀超過50歲,要有定期篩檢的習慣,至少每隔五年就要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10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
腎臟科董淳武醫師:保住腎功能,不養洗腎病人
* 通常急性原因造成的洗腎,大多數只要洗腎兩到三個月就好了,但若超過半年到一年腎功能還是無法恢復,就會變成長期洗腎。
* 醫師是病人後半輩子的家人、好朋友。
*台灣洗腎患者約有四成是糖尿病造成的。
* 洗腎的主因包括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炎.此外痛風、高尿血酸症以及服用止痛藥造成腎臟傷害、腎功能惡化,也是洗腎的病因之一。這些都是吃出來的疾病。
* 慢性腎病宜採低蛋白飲食。會建議病人以冬粉、蓮藕粉、粉圓或低蛋白配方奶等低蛋白的㸃心來補充熱量,以避免發生營養不良現象。
* 與其痛風急性發作時服用大量會傷腎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倒不如平日規律吃降尿酸的藥物,減少腎臟內的尿酸囤積,降低痛風發作的頻率。
*NSAID常見藥物有阿斯匹靈、服他寧等,使用這個會提高糖尿病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高達42%。
* 血壓升高是腎功能變異的早期整徵兆,董醫師提醒40歲以上的民眾,應該早晚量血壓,量完一次之後隔5分鐘再量第二次,取兩次的平均值。
感染科王任賢醫師:大炮性格,罵到病人回來找你
心臟血管外科陳益祥醫師:最幸福的是再次聽到病人心跳
* 連日發燒,小心是心臟發炎。可分為心肌炎和細菌性心內膜炎。心肌炎無法預防,細菌性心內膜炎則可以透過注意平時口腔清潔,做初步防範。
泌尿科張延驊醫師:腎癌患者的最後救星
* 腎臟癌和大腸癌、乳癌、攝護腺癌等,都可歸為和飲食有關的癌症,腎臟癌的風險因子除了抽煙外,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都有關。也許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罹患腎臟癌的病患有年輕化的趨勢。
*腎臟癌是不易發現的沉默癌症,很容易被輕忽,等到出現明顯的血尿、肚子摸到腫塊、腰痛等,大多已經是癌症晚期了。
神經外科許秉權醫師:冷血是為救更多人命
* 七症狀,找出腦瘤前兆:1劇烈頭痛。2半身麻木、無力。,3說話含糊不清、答非所問、語無倫次。4記憶力明顯衰退。5走路不穩、跌倒。6性格大變。7視力模糊不清。
胸腔外科夏君毅醫師:為了特殊病患,不惜六連手機天天24小時待命
*看到病人,第一句話竟是恭喜,因為得肺癌的病人看到外科醫師,就表示還有救,超過八成的肺癌病人,這輩子是見不到外科醫師的,代表他已經是末期,只能用藥物治療。
*預防肺癌,正常的睡眠、運動,多吃蔬菜、少吃肉類,不健康的食品少碰。
* 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到了40歲一定要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
小兒科周獻堂醫師:是玩這堂課,我還在學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