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後七日
中華民國110年9月19日星期日天氣晴朗
聽說這是改編獲得台灣獎金最高的——林榮三文學獎而來,感覺應該是有可看性,看了結果只有誇張兩個字。在彰化田尾的殯葬習俗,真的是這樣嗎?在夜市賣CD的爸爸死掉了,道士一下子要當女兒哭,一下子要當女兒不要哭,這個女兒也真是演很大,一滴眼淚都沒有,要哭的時候嘴巴正在吃東西,也抱怨那個演兒子的怎麼都不用哭,又說體驗到那句話累到想要哭。守靈的時候,還一邊敷面膜,一邊談笑風生。
大家圍庫錢,就是避免其他的孤魂野鬼來搶往生者的錢,這樣之後,還要把紙錢的灰掃起來,放布袋丟進河裡,給往生者用,要跟水公水婆說這些錢是要給往生使者用的,請他們守護往生者。佈置會場時一邊唱歌一邊搞笑。出殯的時候,長輩敲棺,請長輩原諒,可以無牽無掛地離開。不把死亡當作一件莊嚴的事,這就是所謂的黑色喜劇?
這部電影沒有一個認識的即所謂大咖,有的話就是演道士的吳朋奉,死掉之後才知道有這號人物。在劇中,他還自稱是詩人,平時會寫一些有的沒有的。劇中特別強調他寫的幹字詩句,表達對社會的不滿。查了一下是2010年的作品,難怪現在要聽到幹字不多啦!
有一幕兒子長針眼,剛好爸爸生前的女朋友,一個護士過來弔唁,就順便幫他上藥包紮,叫他多喝水不要曬到太陽,把他的眼睛包得像獨眼龍,我也長過針眼,不過是點點眼藥水,這樣是有沒有醫學常識啊?
劇末,做到女兒的,從機場回來的時候,想到一直要買香煙給她爸爸,才突然驚覺爸爸已經不在了,然後情緒崩潰大哭,有人就是這樣,神經很大條。或者應該說,我們內心的傷痛,其實永遠都在,只不過我們選擇忽略和隱藏,直到那條看不見的連結出現, 我們的情緒就會瞬間瓦解。
整部電影感覺就是很假,夜市的佈景也很陽春,竟然榮獲最佳改編劇本獎,最佳男配角獎,還有其他入選獎,大概是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