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中華民國110年9月17日星期五天氣晴朗
作者:曾寶儀
@愛裡從來不該有犧牲。
@無法真正成為自己、活出自己,當然會造成傷痛。
@當對方能真正自在地舒展自己,感覺自己所有真實面貌都被接納、被包容的時候,或許才是真正的愛的展現。
@如果一切自有安排,又何必活在焦慮當中。
@執著想要得到、執著事物該要怎樣發生、執著一份完美,就會有不如所願時的痛苦。
@為什麼我們難以接受無常?那是因為心中有貪。當得不到時就會有苦。
@ 山告訴我:接近我,不需要那麼用力。你可以用任何你喜歡的、舒服的方式跟我相處,不管是在高空俯瞰我,或在山腳靠近我,跟我相處,不需要透過征服。—-是啊,我為什麼要跟別人一樣呢?
@當我決定了要把享受其中放在證明自己之前,當我允許自己可以不用照單全收、不用事事拼盡全力,就相當於決定讓生活中充滿更多令我快樂、享受的事物。
@學會捨下那些不適合我的,也學會適時地聳聳肩,不把每一件事攬在身上,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做自己的自由。
@我是神耶!我的世界繞著我轉,因為我的世界是由我建構出來的,所有的一切,如果我不將它視為有意義的,它就一點意義也沒有。
@但我明白我就是我世界的創造者,我選擇為自己創造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 或許為了生存,你沒有選擇,只能做這份工作,但是,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做這份工作,是你可以選擇的。
@ 當你選擇某一種信念,你可以立刻活在天堂;當你選擇另一種信念,即使尚有死去,也可能置身地獄。
@如果我們需要緊抓著什麼才能活下來,那我緊抓著的是什麼?
@ 當我們更清楚自己看重的優先順序,就能為自己做出更多更好的選擇。
@ 因為當你選擇愛,恐懼就沒有能進來的空間。
@ 請慎選你靠近的能量、慎選你的閱讀。
@ 如果你就能讓自己快樂,那別人關不關注你又有什麼關係呢?
@ 所有對外的要求,不管是向宇宙下訂單、許願、求籤拜拜,出發點都還是必須回到自己的內心,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有時候,我們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我們可能會錯把別人要的,當成是自己想要的,當那個東西真的來到面前,才發現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 情緒當下就能改變,你隨時可以砍掉重練。
@ 從現在開始,只要下定決心按一個按鈕格式化,就可以重新設定。
@ mindfulness——靜心、正念、活在當下、時時刻刻帶著覺察,去做每一件事。
@ 每個人都有內建的自動導航,才能把更多精力放在需要的地方,同時,自動導航也讓我們能在日常間隙有放空、休息的可能。
@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是不是在很多時候,讓內在的自動導航主導了我們的生活?
@ 要不是看到衣服已經晾在外面,你其實根本忘記自己剛才晾過了,表示做那件事的當下,你陷入了無意識的自動導航。
@ 靜心就像運動,也像學一種語言,在持續做這件事的過程中,能一邊看到生命變得截然不同。
@ 許多人誤以為,靜心就是坐下來,盤腿、點香、點蠟燭⋯⋯好像一定有什麼儀式,才能做到這件事。但對我來說,只要我時時保持覺察、有意識地待在當下,無論做什麼,都是在靜心。
@ 靜心能幫助我們調整頻率,讓我們靜下來,回到自己的內心,去選擇你真正覺得重要的事。
@ 用輕鬆的心態去接近自己,沒有什麼需要執著。
@退一步看,不陷入情緒漩渦。情緒上來時,可以先問自己,這是你的嗎?不能隨便詛咒別人,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會回到我們的身上。
@ 等一下是一個停頓,是一份提醒,也是一個喘息。
@ 死亡不意味著結束。爺爺雖然離開了,但他仍在我們一大家子的生活中,他只是完成了這一世的人生功課,進入下一段旅程,他不是就此消失,我們只是暫時別離。
@ 疾病是身體寫給我們的情書。當你收到的時候,你有好好停下來閱讀嗎?還是你就把這封信丟給醫生任由他處理呢?
@ 身體是我們認識自己最佳的工具之一。從生活中細微的地方,一一去關心什麼能滋養你,什麼會消耗你;什麼會帶給你身體更多正面的回饋,什麼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 如何在保全自己的同時,依然尊重對方也是一個獨立的存在,帶著愛,我們可以試著溝通、試著顧全彼此的需要,試著找到兩人都滿意的解決。
@ 你從來都不是外在標籤的總和。大部分人都只用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來界定自己,而其實在水面下,有一個更大的你,等著你去發現,去活出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