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份工作11種視野
中華民國110年1月13日星期三天氣晴朗
作者:褚士瑩
@ 工作是一個社會人用來定義——我是誰很重要的工具。
@ 到底一個人要賺錢到什麼程度才算財務自由?
@ 77%的人——不工作會很無聊。76%的人 ——因為我在工作中找到意義、得到成就感。
@ 你們都是聰明人。聰明人就應該努力工作,好好讓你們的智慧資本越滾越大!(You are smart individuals. You should always work hard and enhance the return on your intellectual capital.)
@ 合理的財務規劃,平均說來,資產每年應該至少要有5%的投資報酬率。
@ 你每年的支出,除以5%,也就是×20倍,應該就是那個“夠了”的數字。
@ 還有一點,那就是要有退路,即使景氣不好,也盡量不要吃到自己的老本,要有一個可以隨時當作備胎的副業。
@ 收入高的人,幾乎都創造了某些價值,讓他們的雇主,或是顧客,願意付出大把金錢。相對地,很多社會或教育工作者雖然收入不高,但是他們帶給社會的正面能量及巨大改變,卻是非常有價值的。
@ 一個農夫播種20歲成年開始,一直工作到60歲退休,其實不過就是40個寒暑。農業的規律周期,也象徵人一年一次自我改進的機會,這輩子的40個機會,我們已經用掉了幾個?還剩下幾個?
@ 我認為人生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美的發現,第二個階段是學習欣賞世界的美,第三個階段,這是努力去創造美的東西。在我的心中,工作這件事,應該就屬於第三階段。——將愛轉換成事業的過程——工作是一種看得見的愛—— 栩宇光
@ 每次遇到人生瓶頸就去旅行的人生,當然也是一種對命運的抵抗,對生命的自救。
@ 接受人生不宜過度計劃的事實,與其傲慢地認為我在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還不如做該做的一點準備,剩下的保持開放的心胸,一切交給命運的輪盤。
@ 說不定,人生本來就只有Plan B 。
@ 沒有你,天也不會掉下來. ——Nobody is indispensable.
@ 為了讓人們樂於工作,必須達到三件事:適才適任、不能過度工作、要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 19世紀英國社會改革家拉斯金( In order that people may be happy in their work, these three things are needed: they must be fit for it, they must not do much of it , and they must have a sense of success in it. )
@試想如果從年輕開始,每個禮拜工作三天,休假四天,我們就再也沒有藉口說自己為了工作而放棄對生命美好事物的追求,或是沒有辦法多陪伴家人了。將退休年齡由現在的五、六十歲,往後退到70歲、甚至75歲。有足夠的時間,享受生活,追求自己的興趣,也不用在身體強健的時候就退休,憂慮太早退休以後,漫長晚年的金錢收入來源。
@ 程序記憶( procedural memory)又稱為內隱記憶( implicit memory)指關於技術、過程、或如何做的記憶,一旦內化,可以非常持久。如騎腳踏車、鍵盤打字、使用樂器或是游泳都屬於程序記憶,通常不容易改變,請可以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啟動。
@ 在丹麥當侍應生,需要專業的資格考試,有牌照的侍應生薪水相當好。丹麥跟美國不同,沒有侍應生需要靠掙小費生活,而是領固定的不錯薪水。
@ 一直往前進,變成一個真正懂得享受生命的達人。
@ 別看輕自己,也別看輕了別人;不要高估別人,也別高估自己。
@ 這個世界並不需要更多成功的人,但是迫切需要各式各樣能夠帶來和平的人,能夠療癒的人,能夠修補的人,會說故事的人,還有懂愛的人. ——達賴喇嘛
@接受最平凡的自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