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I時代生存聖經
中華民國114年7月28日星期一下雨天
作者——伊藤穰ㄧ
翻譯—— 涂紋凰
+ 因應AI 的出現誕生了一種新職業——提示詞工程師,撰寫能夠引導出符合期望成果的提示詞。
+ 提供恰當的提示詞,AI就可以成為一個能力超強的腦力激檔夥伴。
+ 遞迴式設計可以幫助設計師與自己的創作過程、假說、價值觀為基礎,產生新的想法,並且挑戰傳統的方法。
+ AI助手可以幫助使用者產生新的劇本靈感,或者探索研究專案的新方向。
+ 你可能會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提供相關點子、反駁我的主張,或者提出更尖銳的問題。
+ 如何讓語言模具提出具體問題,以具有生產性的方式引導人類思考。
+ 我喜歡的策略之一,是請語言模具生產許多可能的對話方向,然後選擇下一步行動。大多數的情況下,會出現很多普通的選項和一兩項有趣的選項。在實際和人類的對話中,執行這種策略可能很奇怪,但對於能夠快速並且生成許多選項的語言模型來說,反而充分發揮其能力。
+ 逐步給學習者困難任務,並在途中提供資源的鷹架理論(支架式教學),從更基礎的問題範本開始,接受回饋之後逐步改進,然後轉移到更複雜微妙的範本。
+ 高準確性資訊的提示詞,需要進行細節條件設定各種「技巧」。首先,實際體驗並掌握感覺很重要。
+ 以聊天方式進行交流,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用「與人對話時相同的提問方式」撰寫提示詞,這樣就往往難以獲得期望的結果。
+L L M建立在神經網路的基礎上,這是人工智慧的一種形式。這種大型網路是透過相互連接的「節點」製成,它使用大量數據及計算資源,部分模型可能需要花費數億美元來訓練。
+ 我們無法簡單說明L L M是如何從文字和圖像中學習的,因為L L M的學習方式沒有規則或邏輯基礎。
+L L M這樣的神經網路無法持續更新,由於L L M的結構,必須通過批次處理任務(按目的整理程式和數據並按順序處理的一連串流程)來學習,這就是為什麼Chet G P T只擁有特定日期前的資訊。
+ 著名的學術期刊《科學》在2023年1月宣布,不接受由生成式AI撰寫的論文。
+生成式AI在無法確實回答時,可能會編造不存在的虛構論文,隨著性能的不斷提升,這種情況的發生頻率會逐漸減少,但現階段而言,仍需使用另一個生成是AI來驗證提供的論文,或使用搜尋引擎來檢查。
+ 為了維持「無中央管理者」自主運行的「DAO=分散式自治組織」,就必須要有一套系統,能夠自動支付代幣給完成任務的成員。過去這些程式是由人類動手編寫的,但將其大部分的角色轉移給A I也是可行的。
+ 區塊鏈是一種「分散式的交易帳本」,記錄著虛擬貨幣交易紀錄,由全世界的電腦共同維護和管理。它幾乎不可篡改,而且任何人都能夠確認其中的內容,高度透明就是它最大的特點。
+ 透過分析代幣和智慧契約, AI還能評估D A O的健全性,為參予者提供決策依據。
+ 2022年前後這段時間被稱為web 3元年,社會中各種事物都在嘗試轉換成Web 3。在這些嘗試中,最重要的組合就是 「 web3 xAI」。
+ 在傳統的web 2 中,社交媒體和搜尋引擎等平台創造了集中資金和權力的中央極權結構。Web3 正是為反抗這種中央集權結構而誕生的。
+ web 3的關鍵概念是將集中於中央的資金和權利分散出去。透過將各種機制放在區塊鏈上,實現高度透明和公平的組織與社會。
這樣的潮流正在形成一種有別於一般金錢(法定貨幣)的「代幣」(虛擬貨幣),並以代幣為流通單位的經濟圈。
+ 代幣的最大特徵在於,除了像一般貨幣一樣當成「支付工具」(效用性)外,還具備其他功能。
+ 譬如說,在某個社群內代幣(治理貨幣)可以當作「投票權」,或者是在某社群內代幣(社交代幣)可以當作「會員證」等。在2021年左右開始受到關注的「NFT」也是代幣的一種。
+ 除了L L M,我們還提到另一個模型發展,那就是之前提到的神經符號不確定性運算。隨著L L M的發展,不確定性運算也將被廣泛應用。
+LLM以學習大量數據為基礎,以「模式識別」解析事物,而不確定性運算則是理解事物的「結構」後再進行解析。
比如說讓AI計算1+1
1+1=2 這個結果可能是因為看過很多次的數據,就是L L M的應用
也可能是因為理解「加法」這個結構得出的結果,就是不確定性運算。
+如果把L L M比喻為感性的右腦,那麼理解結構的不確定性運算就是邏輯性的左腦。
+ 不確定性運算不需要記住所有的答案,只需要學習其機制,因此不需要大量數據和算力,可以想像它非常高效且節能,成本也比LLM低。
+為了支援「個人」而非「大企業」,我們需要建構更分散的模型。具有接近人類左腦功能的神經符號AI,可望透過「不確定性運算」實現。
+解析能力顯著提升的AI,可以強化既有的監控社會之力,也可以強化想要打破具有監控社會的民眾之力。
+可以是中央(上位者)監視邊緣(下位者)動向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邊緣(下位者)解析中央(上位者)透明性的工具。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