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從菜鳥助理到跨國企業CEO,關於職場、關係與人生的啟發
中華民國114年6月11日星期三天氣晴朗
作者——楊佳燊
@這裡有一個case說基努李維希望低調,所以作者開著小貨車去機場把他送到飯店,覺得很興奮,因為那時的三台電視台都跟在他的後面,之後卻被老闆叫去罵了一頓,因為車子很髒,剛被拖吊過的標籤也沒有撕下來,就這麼出現在全台灣的電視新聞畫面中。
@ 接待日劇101次求婚中的配樂微明的日本鋼琴家西村由紀江,他雖然不會說英文和日文,但是靠肢體語言和真誠的表達,也讓對方感到溫暖和受歡迎。
@ 在職場上,年輕人不必急著出風頭,而是從融入職場環境開始,讓大家好好認識你,比急著表現自己能力更重要。
@好業務遇到不順遂是很正常的事,不需要氣餒。
@奧修藉著這個小故事告訴人們:恐懼是因為對未知的不確定,勇敢去邁向未知,因為未知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 有時候強烈的求生意志,比能力本身更重要。
@創業初期,夥伴之間不分你我一條心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話說清楚。像大家的分工、每個人投入公司的程度和角色要先明確,制度和股權分配也要透明。如果有人想退出或轉型的時候,該怎麼處理,越透明,未來的合作才會越穩定。
@ 做什麼事情都遵循「先求有,再求穩,再求好」的原則。
@ 別小看那些基本功,他們就像養分,在需要的時候,會成為你最重要的助力。
@ 凡事如果太過自以為是,就容易用自己的濾鏡視角去看事情,導致看不清全貌,反而出現更多盲點。
@ 在面對雙方有衝突或矛盾時,不應該總是硬碰硬,如果一位堅持自己的立場,事情只會走向死胡同。(讓子彈飛一會兒)
@ 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善意的舉動,因為它可能是別人前行路上的一點光亮。
@ 如果一個人的心已經不在公司,強行挽留也沒有用,不如換個角度想想,理解他想去新公司學習成長的意願,並保持彼此之間的良好關係。
@ 如果我無法變得更聰明,那我就變得更真誠。
@溝通這件事,千萬不要嫌麻煩,和人相處時,如果我意識到某件事可能會讓對方有疑問或不舒服,就算是很小的事,我也願意好好說明我的想法和初衷。
@ 信任和關係都需要用心去建立,不能指望別人自然而然就能懂你的心思。
@ 有時候,我們自認為「對」的選擇,並不ㄧ定是「唯一」的選擇,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不僅是一種溝通方式,更是讓想法進化和實現的最佳途徑。
@ 做Podcast主持人不需要裝得多聰明或多有學問,反而是坦承自己不知道後,才能真正打開對話的大門。只要抱著好奇心,真心傾聽,就能讓節目自然呈現出豐富的內容。
@ 司徒達賢教授曾說:教學就像吸星大法,學到最多的往往是自己。
@ 人不對,什麼都不對;人對了,什麼都對!有信任,什麼都好談;沒信任,再多話也是白搭。
@ 工作讓你獲得最大成就感是什麼? ——選擇權——自由
@ 回學校學習,別人誇讚他說就像一杯裝滿的水,還願意倒出一些,才能裝新的,他回答說其實我的杯子從來就沒有滿過,所以也不用特地倒掉。
@ 不預設立場的態度,讓我能用更寬廣的視角看事情,也讓我有了在生命中嘗試更多有趣事物的可能性。
@ 無論公司大小、資源多寡,或面對怎樣的情勢,都不必急著為自己或對方下結論。不管對手看起來多強大,或機會看起來多渺茫,最重要的是回到初心,專注於自己所能帶來的價值,並勇敢爭取。孫子兵法說:「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高明的策略。
@ 未來就像平行宇宙,充滿無數可能,每個平行宇宙都有不同的自己在演繹新的故事,所以別急著給劇本寫結局,誰知道哪個會大賣座呢?
@ 偶爾停下來問問自己:現在的方向對嗎?這個選擇值得嗎?如果覺得哪裡怪怪的,就要停下來好好檢視,鼓起勇氣按下暫停鍵,適時地止損,甚至做出調整或斷捨離,往往比悶著頭硬幹更明智。
@ 只要敢嘗試,人生就會充滿更多可能性。
@ TikTok證明了短影音的流量優勢,同樣IG的Reels功能套用短影音模式,也在全球取得成功。
@最幸福的時刻,往往來自於生活中最平凡的事。
@一味走老路,是無法到達新的目的地。
@ 如果心中有一個真正的終極目標,那支點就需要穩穩固定下來。一旦確定支點,就應該專注投入,不輕易動搖。
@ 做每件事之前都可以詢問自己:這件事能為我累積什麼?是收入、經驗,還是內心的成長?是外在的成就和掌聲,還是內心的價值和滿足感?搞清楚自己的動機很重要,因為只有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麼,才能更有方向感地前進。
@ 了解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做符合本心的選擇。
@ 一個有想法的人,理當「有所為,有所不為」。堅守自己的價值觀,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 每當我冒出一個很心動的想法,我學會了先問自己兩個簡單的問題:我為什麼這麼想做這件事?這麼做真的有道理,還是我只是被過去的經驗或當下的情緒影響?
@ 自在中全力以赴,全力以赴之後一切自在。
@ 沒有愛的覺知,容易變得殘忍;沒有覺知的愛,容易變得濫情。愛與覺知,兩者缺一不可。—-話說透,把愛給夠。
@ 家庭的溝通更多事情感導向,重點在於維繫感情,而不是誰對誰錯。而職場則完全不同,特別是對外溝通時,理性和目標才是關鍵。
@追求心安的自我。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