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戰爭與和平的邊緣
中華民國113年9月24星期二天氣晴朗
作者——楊明交
# 在伊斯蘭國攻佔伊拉克北部之前,沒有多少人聽說過亞玆迪人。他們是一個世代居住於伊拉克北部辛賈爾山周圍的古老民族,人數近七十萬。
# 有部分庫德人認為,亞茲迪人其實是庫德人,只是他們信奉亞茲迪教,一種柔和了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與美索不達米亞原始自然崇拜於一體的宗教。
# 2014年8月,伊斯蘭國攻佔了亞茲迪人集中居住的辛賈爾及其周邊地區, 20多萬平民逃離,其中包括五萬多名亞玆迪人,他們被困在山上,最後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空中打擊和庫德斯坦武裝的地面作戰配合下,才解開了伊斯蘭國的包圍,為困在山上數天之久的民眾開闢了一條下山的通道,這就是驚心動魄的辛賈爾大逃亡。
# 庫德斯坦營救亞玆你迪人曾引起了一些爭議,反對者抨擊說整個救人的過程與其說是營救,不如說是贖買,庫德斯坦政府花錢救人是變相鼓勵伊斯蘭國武裝人員綁架更多平民以賺取贖金。
# 庫德斯坦政府澄清花錢絕不是用來從伊斯蘭國手中買人,而是救人過程中支付的交通和臨時住宿等產生的一系列費用。
# 難民營裡的故事既相似又不同,裹挾著心酸、怨恨、無奈與絕望。雖然我們的採訪拍攝多數情況下不能改善他們所處的困境,但也許,他們只是需要一個旁觀者,一個外人,來舒緩自己緊繃的神經、傾訴自己的遭遇,畢竟,普通人尚且需要釋放壓力,就更別提這些遭受了巨大戰亂創傷、流離失所的人了。
# 貝卡谷地是敘利亞難民在黎巴嫩的主要聚居區,這個位於黎巴嫩山與前黎巴嫩山之間的谷地是黎巴嫩最主要的農業區,大量農田分布於此,土地資源十分緊張,許多墓地就建在城鎮的邊緣,黎巴嫩的墳墓佔據了這座墓園最好的位置,山頂或者山腰,修得十分整齊,三層大理石疊放,有的還圍著欄杆和檔雨棚,而敘利亞的墳墓則是最邊緣的位置,四周的山腳,或者見縫插針,哪裡有位子就埋哪裡,大部分就是磚頭圍成的一個長方形。
# 依照穆斯林的風俗習慣,人死後12小時之內必須下葬。
# 帕邁拉古城是敘利亞境內一處著名的文化遺產,俄羅斯馬林斯基交響樂團曾在古城的圓形劇場進行大規模盛大的音樂會,這裡又從殺人的刑場恢復成了它本來的模樣。
# 大馬士革玫瑰花層層疊疊,色彩明艷動人,是全世界最古老的玫瑰品種之一。這種本來源自伊朗中部的玫瑰花經大馬士革傳入歐洲,被歐洲人誤以為是大馬士革所特有,因此得名。
# 大馬士革玫瑰精油聞名遐邇,是敘利亞重要的出口商品。
# 敘利亞算是中東地區裡比較世俗的一個國家,無論是法律還是社會風俗,對女性的穿著並沒有過多限制,在大馬士革能看到各種穿衣風格的女性,有穿著緊身牛仔褲完全不戴頭巾的,有頭巾只是輕輕搭在頭髮上的。
# 在敘利亞文化中,家中養烏龜, 寓意家裡的生活節奏舒緩安詳、幸福快樂。
# 為什麼伊朗人特別喜歡取名叫李查,有什麼緣故嗎?因為什葉派12位伊瑪目中只有第八伊瑪目李查安葬在依朗,所以我們特別喜歡李查這個名字。如果你在中東看到李查這個名字,就可以確定他是伊朗人。
# 遜尼派和什葉派分期和矛盾的起源就在於認可究竟誰有權繼承先知穆罕默德的穆斯林領袖地位。遜尼派認可公議制,承認穆罕默德死後經眾人推舉的前四大哈里發均為正統。而什葉派則認可血統繼承制,認為只有與穆罕默德有血緣關係的人才有資格做穆斯林的領袖,所以什葉派不認可與穆罕默德沒有血緣關係的前三任哈里發。
# 他們只承認第四任哈里發阿里,因為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什葉派尊阿里為「伊瑪目」,即「阿拉選擇的絕無任何瑕疵的人類領袖與表率」。
# 伊朗的特產很多:波斯地毯、裏海魚子醬、藏紅花都是名震海內外的珍品,但他們都全價格不菲,讓普通人望而卻步。相比這些奢侈品,物美價廉的石榴可謂是伊朗最平民化的著名特產之一。
# 德黑蘭毫無疑問是一座文藝之城,人行道旁的牆上、公車站牌上隨處可見各種新上映的話劇、電影海報,城內遍布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博物館。
# 德黑蘭的地鐵分男女車廂,普通車廂則男女都可乘坐。車內有很多小販,手裡拿著小筐,向乘客兜售手電筒、充電器等小東西。
#1980年9月22日,伊朗和伊拉克爆發了大規模戰爭,在那場打了八年的戰爭中,雙方都用自己的方式鼓舞士氣、凝聚人心。時任伊拉克總統海珊下令鑄造卡迪西亞之劍。(上網竟然找不到有關卡迪西亞之劍的報導)
*長久以來,一直在爭論誰是正派的繼承人,這有點像晚上八點檔的連續劇一樣。歷史的包袱,使這些中東國家時常在打仗,現代的文明,卻包裹著古代的心,前陣子有聽到在依朗沒有戴頭巾的就被處決,就像我一直不明白的,天氣怎麼熱,為什麼在台灣的看護還包得緊緊的又不是在自己的國家,為什麼不能隨俗?也讓自己好過一點?或者說,包頭巾是一種可以解鄉愁的方式?或者說長久被禁錮的心,雖然已經被解放了,也一直認為在被禁錮之中?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