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漢醫的養生

 中華民國113年10月6日星期日天氣晴朗

作者——中西醫師郭育誠

¥ 科學工具可以測量出這些補藥或食補,對身體十二經脈造成何種影響。如果無法了解自己身體十二經脈氣血虛實,千萬不要亂吃補藥。

¥ 在日本沒有中西醫之分,西醫也可以開中藥,中國也是。

¥ 一碗白米飯80克,四碗飯320克,完全消化吸收後,產生1280大卡。人體一天的基本熱量是1500大卡,吃的四碗根本尚未達到基本熱量,怎麼會得糖尿病呢?

¥ 人類藉吃熟食與直立進化到一天三餐,讓大腦可以有充足的血糖,從事思考、記憶、運算與創造。如果少了一餐,將會有幾個小時腦內的血糖太低,不利於這些高等智能的運作。

¥ 肝實脾胃虛的人,必須用大柴胡湯洩肝火,吃白米飯補脾胃。

¥ 三十多年前王唯工教授提出「器官與心臟的共振」,提出每一個器官對應各自的共振頻率。並且發現了人體循環系統,具有過去西方醫學未知的物理特性「共振」。

¥ 總體來說,人體大部分的疾病皆與循環有關,如血管栓塞、高血壓、糖尿病等都皆有循環變差所致,所以我的治病原理從改善循環下手,調整身體頻率回到一種和諧狀態。

¥ 「適當適度」的運動可以改善循環,但長久劇烈運動則會增加心臟負荷。心臟只用1.7瓦推動身體5公斤血液,所以馬拉松比賽或是三項鐵人,時有參賽者猝死,原因在於心臟超出負荷。

¥ 六條上到頭部的經脈都是楊金,為什麼古人命名胃經第五諧波、膽經第六諧波、膀胱經第七諧波、大腸經第八諧波、三焦經第九諧波、小腸經第十諧波,而且幾乎都與消化系統相關.因為這些經脈以前都是工作完就休息,演化上的大突破就是,軟體可以運用他們來做別的事。

¥ 就和變頻冷氣一樣,人體也可以分頻管理,人體分成上中下焦三頻,下焦的主頻是足少陰腎經第二諧波,中焦的主頻是手太陰肺經第四諧波,上焦的主頻是足少陽膽經第六諧波。進食時人體中焦以四五諧波肺經與胃經運作。等到消化完成,才能拉到六五諧波板金與未經,往上走作用到腦部。

¥六條到頭部的陽經屬於六腑,都是高頻的諧波,由低頻陰經諧波耦合生成,就是若無低頻,則不會產生高頻。所以一旦低頻出問題,高頻並不會穩定。

¥ 坊間流傳胃不好的人,可以少量多餐。然而這也是不符合人體循環系統運作原理。如前述進食以四五諧波即中焦胃經運作,消化完畢後,才能拉到六五諧波即上焦胃經,往上走作用到腦部。若是少量多餐,則腸胃一直運作不能休息處在四五諧波,因此無法讓胃經與膽經一起運作拉到六五諧波,輸送血液與養分到腦部。

¥ 專注吃飯!不看手機,不看電視電腦,飯後不立即用腦工作,不使用錯誤或未經烹調的食物、人造不易消化的食物等,如此這般比起吃食補或各式營養品,更能守護身體六腑經絡分時變頻的運作,且不會造成胃經額外的負擔與消化的障礙,進來衍生各種代謝疾病。

¥ 一般不建議泡湯或泡澡,毛細孔預熱開啟後,濕氣(泡澡的水氣),容易進入體內。

¥ 「刮痧」是運用瞬間的「動態能量」施力與穴位排除舊瘀,「拔罐」是用「靜態能量形成吸力」,產生新的瘀傷。所以拔罐只適合血腫放血,若非血腫放血,反而造成局部組織內血液凝滯,產生新的瘀傷。

¥ 許多運動員由於運動傷害或風濕疼痛,以冰敷或拔罐來減輕疼痛,卻造成寒痺與血瘀。因為不當的治療而葬送了運動生涯。

¥ 拍打與拉筋的道理類似刮痧,藉由循環系統共振的機制,破壞微血管,從而重組微循環,並啟動發炎反應來帶走瘀滯的組織與代謝物。達成共振共振的條件很嚴格,必須在適當力度、張力、頻率與彈性下,方能有益健康,否則徒增心臟負荷,折壽還驗不出傷。

¥ 因此,糖尿病、慢性皮膚癌、血管炎、心臟衰竭、心律不整、中風與凝血異常的病患皆不適宜,死命拍打更是危險。

¥ 氣虛與內傷者更要小心,必須經醫生診斷方能施行治療,拉筋依然,一旦超過心臟負荷就會休克,如同暈針。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