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開始,不過配合別人的人生

 中華民國112年3月12日星期日天氣晴朗

作者——名取芳彥

翻譯——葉廷昭

$ 不要期待子女的答覆——操心必然會期待回報,關懷就不需要答覆了,與其等待美好的答覆,不如給予不求回報的關懷就好。

$ 為人父母也要過上快活的日子,這樣子女才會有一種有家可歸的安全感,大家千萬不要輸給長大獨立的子女喔。

$ 讓子女可以輕鬆回家——家,還是要營造出充滿人情味的氣息,子女才會覺得來拜訪是正確的決定。

$ 倘若子女還是待在家裡不走,請他們分擔份伙食費、水電費、地價稅等生活費用,也是一個辦法。

$ 金錢和健康是不值得依靠的,所以不能拿來當作幸福的基石,佛教一直在教化眾生,幸福自在心中,不在身外之物。

$ 生於萬千恩惠,至少要知百恩,報一恩。

$ 無論你是否退休了,如果你不知道剩餘的人生該做什麼,那麼不如以他人的利益為優先(佛教中稱為菩薩行徑),提高自己報恩的行動比例吧。

$ 人生的意義、過去的意義,對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沒有人能幫我們決定。在我們自己決定之前,都是未有意義的。

$ 假如你認為沒有意義的事情不值得做,那麼你等於是在縮小人生的選擇性。

$ 不管怎麼想,你的未來都不會比今天更年輕,所以今天是最年輕的一天,想做什麼事就趁早行動吧。

$ 勇敢地放棄那些不適合你的書。不用勉強自己讀下去,書店裡還能找到一大堆的書等著你閱讀。

$ 佛教的目標是開悟,以及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心靈平穩的狀態。佛教講究的是達到這種境地的教誨,其中有一項教誨是放棄執著。

$ 只要沒有不幸就很幸福了。我知道「沒有」,也是幸福,不是一定要「有」才叫幸福。

$ 想嚴謹地過生活,關鍵在於你是否覺得生活是「無可取代」和「值得珍惜」的事情。

$ 我們已經到了,該把「求快」改成「求仔細」的年齡了。

$ 餘生?人生豈有多餘的部分呢?我們一直都活在有限的人生之中啊!不必在意餘生,把握人生跟永不言退的意境是一樣的喔。

$ 不要責罵小孩,你也曾經是小孩;不要嘲笑老人,總有一天你也會是老人。

$   看看父母,反省自我,不要以為只有自己的做法才是正確的。

$ 佛教的空,是指任何事情沒有不變實相的思維。—日本人畫的太陽是紅色的,外國人畫的卻是黃色。正確與錯誤也沒有實相,善惡也非永恆不變。

$ 非洲有一句古諺是:一個人的死亡,相當於一座圖書館的毁滅。

$ 追求嶄新事物的心情是很重要沒錯,但是再新的事物也總有變舊的一天。不要把一些一成不變的東西,當成老套、陳腐、司空見慣、老掉牙的東西。請體會一成不變的好處,度過清閒溫吞的生活吧。

$ 如果還有心願或責任未了,那就秉持堅強的信念對抗衰老;或者選擇順應自然,聰明地乖乖服老。

$ 受傷的狼就該好好休息。身上有頑痾痼疾的人,也不用勉強自己強顏歡笑,學著和疾病相處就好。

$ 與其擔心罹患不治之症,不如放寬心胸,相信死後還有一段歷程,這樣反而能更能坦蕩蕩地走完人生。

$ 後悔的本質不在「做」或「沒做」,而是有沒有基於自己的本心(指出自本人的意志、感情、信念、勇氣),選擇「做」或「不做」。

$ 日本開創真言宗的空海弘法大師——未有一味謂之美膳、未有獨音謂之妙曲。(從沒聽過有人光靠一種味道就能煮出美味的料理,也沒有人用一種單調音色就能演奏出美妙音樂 )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