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之河
中華民國113年10月18日星期五天氣晴朗
一名影像工作者的歐洲逃亡之旅
作者——李若韻
%我們為動物化妝的時間與心力,遠遠比真正在荒野中等待他們、與他們相處、了解他們還多。只因為市場有限、預算有限、老闆的耐心有限、同事的默契有限、我的權限有限,什麼都有限,不知道為什麼?
% 在台灣的這個產業迷戀美國Discovery法國BBC的生態紀錄片,但我卻好想打瞌睡,每每聽見那些一眼頓挫的旁白、那些科學家的使命、那些突破困境和搶救自然的劇情,都讓我湧起許多疑問:是嗎?真的這麼厲害?真的這麼好?你又知道自然是怎麼想?你又知道人類可以這樣做?
% 我喜歡法國電影,也喜歡法國生態紀錄片的拍法,好比《小宇宙》,從頭到尾沒有一句旁白,卻能一步一步讓觀眾感受到昆蟲視角的世界,當風吹過,當雨落下,比人類身體小數百倍的昆蟲會是什麼感受?一團草叢就是一個小宇宙,我永遠記得那些震撼人心的鏡頭,很平凡,卻很深刻。
% 工作幾年之後,作者決定飛到法國從頭開始,念語言學校、打工、申請學校,希望有一天能進入影展所創辦的「動物紀錄片研究所」,學習最正統的拍攝方法。後來決定放棄入學,原因是付不出一年從500歐元調漲成8000歐元的學費。不想兩手空空地回去,決定自費去義大利松德里歐國家公園影展,看看歐洲的生態電影是怎麼拍的。
% 松德里歐是河谷小鎮,埋藏在山的底端,被一面用一面的坡地包覆,放眼望去,密密麻麻不曉得裡面藏了什麼,近看才發現是一排又一排的葡萄梯田,這裡盛產紅酒。利用直升機把採收好的葡萄運運下山。
% 生態紀錄片不是只有自然而已,我真正在乎的是自然跟人的關係,我想追求的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我想拍的是一種真實的呈現,仔細地看著人類跟大自然的權利差異。但這麼無聊的主題,只有我想拍。
% 人類的數量已經中度影響了動植物的生存空間,人類其實已經改變並且決定了所有生態的空間。比如,國家公園,自然成為資源,國家可以決定如何營運,如何發展觀光和娛樂?國家的每一個動作,都是人類與自然之間的拉鋸戰。
% 我只是正在、盡量、去做而已。
% Eva陪媽媽去超市買杏桃回來的路上,在公車上,她看到一個世界新聞攝影展的廣告,趕緊下車,去看展覽,回來之後寫了一篇評論發表在網路上,被某一所大學的教授看到,請她到校聊聊,最後就聘請她當作客座教授。
% 在克羅埃西亞單車生態影展的第三天,我才後知後覺地接觸到前南斯拉夫的內戰歷史,關於一個國家分裂成七個國家,關於種族清洗,關於宗教衝突,關於1991年到1995年的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
% Daniel入圍的電影《島》(Ilya)很有趣,他記錄巴西一座非常小的島嶼日常,那裡沒有電,居民捕魚度日,順應自然時間,在泥灘上搭著簡陋的帳篷,生火吃著今天抓到的魚,閒暇之餘,跳著過去奴隸祖先傳下來的巴西戰舞(Capoeira) 打發時間,整片完全沒有訪問與對白,直到落幕,字幕才解釋這座小島即將被財團買去,開發成渡假中心。
% 我為什麼會來巴黎?不就希望自己能和法國電影創作者一樣,那樣自由、那樣恣意、那樣無所畏懼地開創自己?
% 我努力追求放下競爭、放下成功、放下完美,想當一個自由快樂的人,想成為一個不受自他人、自己就能擁有自己的人。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