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病人,我人生的醫生

 中華民國113年6月29日星期六午後雷陣雨

作者——艾倫狄維瑟Ellen de Visser

翻譯——黃怡雪

* 對我們來說看似毫無意義的舉動,卻可能意味著某個病人的全世界。

* 失智症的意思其實只是要慶祝每一次的小勝利:因為打開一罐蘋果泥笑的合不攏嘴,就是最寶貴的回憶。

* 承認死亡的可能,意味著讓你自己能坦然面對其他人的受苦,也願意接受人生是有限的這個概念。

*身為醫生,我們通常會學習如何幫助病人活著,但是我們幾乎從來沒有學過該如何幫助他們死亡。

* 那位病人幫助我理解,肥胖症可能造成的無聲的痛苦——如果你的體重過重,人們就會無視你的存在。

* 身為醫生,我們經常得在生死之間做出抉擇,但我們該怎麼知道自己的決定是對還是錯?如果那對父母很確定他們做了對的選擇,我們又算什麼,有什麼權利說他們是錯的?(PS:醫生建議這對父母放棄治療有很多併發症,可能無法活下來的早產兒,這對父母卻不願意,後來活下來,成為重度殘障的小孩,這對父母也甘之如飴。)

* 當醫生有時候就意味著要有勇氣違背常規,永遠不該忽略病人本身,即使那代表會冒險踏入不熟悉的領域。

* 我們把救護車的氣溫調高,讓它變成一個大型的保溫箱。早產兒的皮膚很薄,而且會快速失溫,如果孩子到醫院途中就出生的話,就需要幫他保暖。

* 我決定幫嬰兒接上呼吸器,我的動作很小心,因為他的肺部還沒有發育完全。

* 庫欣氏症是一種罕見疾病,通常是因為腎上腺過度分泌壓力荷爾蒙皮質醇而引起。

https://www.nant.mohw.gov.tw/?aid=509&pid=57&page_name=detail&iid=350

這個個案身體沒有任何症狀,但經掃描檢查顯示腦下垂體長了一個良性的腫瘤,就是它促進皮質醇的過度分泌,只有腦部受到影響,其他身體部位都沒事。切除腫瘤之後,逐漸恢復,但突然之間,症狀又出現了,這種症狀造成患者性格完全改變,煩躁易怒甚至出現口吃。最後她選擇安樂死。

* 對病人說出你要做的,做出你剛說的,就是贏得信任的方法。

* 現在的病人已經變得更加自主,還會自己去找資料,這點我完全同意,但這也表示醫生的角色已經改變了。醫病關係已經不再是單行道了,醫生必須察覺到他們的病人當下的狀態,才能做長遠的打算、密切的關注,並教育他們,以免他們在可以取得資訊的茫茫大海中漂流。

* 因為身為一個醫生實在看過太多悲劇,我會和病人保持一定的情緒距離,這是我保護自己的方式,但是這對父母卻打破了這層屏障,教會了我寶貴的一刻,讓我領悟到一個殘酷的現實——我們所愛的一切,其實有多麼容易失去。

* 當你用盡一切方法都找不到答案的時候,該怎麼做呢?這就是這位病人教會我的事:要誠實、要傾聽,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走開。

* 醫學之父希坡克拉底:「比起知道這個人得了哪種病,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是哪種人得了這種病。」他說:你對待我的方式是把我當人看待,而不只是看到我身上的疾病,這就是醫療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 他就這樣照常每週進行長距離的騎車訓練,走過化療的過程,還說既然要痛,不如就痛個徹底。

* 所謂的幸福其實就是和我們周遭人們之間的連結。人生是場關於不朽的錯覺,告別的時刻終將來到,所以請盡你所能去創造美好的回憶,越多越好。

*醫生往往會專注在可行的治療上,但不必要的副作用卻不會受到太大的重視。所以有時候醫生拒絕治療可能就是最好的選擇。

* 有一天他對我說,班,你難道就沒有別的消息說嗎?我知道我就快死了,難道你就不能改說點別的,某些好的事情之類的?我才意識到,病人也是有血有淚的真人,而我的工作應該不只是傳達醫療訊息而已。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