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教我的情商課
中華民國109年5月1日星期五天氣晴朗
作者:阿倫甘地 翻譯:李康莉
@ 甘地在南非執業的時候,買了頭等艙的票,卻被一個高大強健的白人帶著警察和鐵路官員把他趕下車,還把他的包包丟下來,甘地在冰冷的火車月台坐了整夜,一面發抖一面想著應該怎麼做,之後他寫下:對我來說,這個男人如何能因自己同胞受辱而感到光榮,這始終是個謎。
@ 如果你的自我很強,你會很難向他們展露尊敬與憐憫,反而容易接受種性制度與階級分別。當然,也無法看到其他人的觀點。
@ 沒有人可以解放你,除非你解放你自己. …解放的第一步,必須從內心開始。
@ 甘地修養的進修院叫塞瓦葛蘭姆 (Sevagram )
@ 在印度雙人馬車稱為“湯加”
@ 爺爺身邊有一台手搖紡車,我喜歡把他的人生,想像成故事和人生格言的金色織線,持續穿梭編織幾代人的生活,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堅固。
@ 他並不從 一些宏大的理論角度來談論關心政治正義,而是心繫每個個體在生活上實際面臨的困境,他認為每個人都值得過最好的生活。
@ 當他開始進行非暴力運動的時候,他請人為他的新運動取個名字,他的一位表兄建議用梵文中的 sadagraha,意思是—堅定的社會志業,他喜歡這個名詞,但決定稍微修改一下,成為:satyagrgha, 意即—堅定追求真理,後來有時被譯成—靈魂的力量。
@ 生氣的情緒之於人,一如汽油之於汽車,提供你前進、抵達更好的地方所需的燃料。沒有憤怒的情緒,我們就沒有迎接挑戰的動力。生氣是激勵我們分別事務是否公平的能量。
@ 將憤怒比喻為電力,明智地運用電力,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一旦濫用,卻可能因此死亡。
@ 書寫情緒日記是探索憤怒的來源,唯有當你了解情緒的來源,你才能找到解決之道。
@ 不明白欺負人的人其實才是最懦弱的。那些在運動場、商場、政治競選活動中展現卑劣、嚴厲風格的人,通常是脆弱、最沒有安全感的人。真正的力量是了解其他人的觀點與原諒他人。
@ 你的頭腦應該像一個開著許多窗戶的房間,你讓微風從四面八方湧入,但沒有任何人能把你吹走。
@ 一旦我們對自己感到自信,就能承認並尊重周圍人的價值,無論他們的社會地位,或世俗標準所賦予他們的權利。
@ 如果使用物質收入定義你的價值,你最終會感到空虛。
@ 無論我們藉由良好的教育、家庭的支持,或努力工作而得到多好的才能,並不代表我們擁有這些才能;我們只是這些才能的管理人。
@ 蓋茲基金會的核心信念是——所有生命都具有相同的價值,比爾蓋茲透過關心生活較匱乏的人,來證明自己多富有。
@ 謊言只會使你脆弱。透過謊言,你削弱了你的自我意識,也消弱了你想要達到的力量。
@ 真理的光輝難以形容,比太陽的光芒強上一百萬倍。
@ 浪費東西不只是壞習慣,更傳答了一種對這個世界的輕慢,與對自然的暴力。
@ 你也許會想,你人生中的小小改變並不會解決任何事,但所有那些微不足道的行動有加總起來的一天。
@ 如果一個人無時無刻都目睹極大的痛苦,我想這個人將因此麻木。
@ 與已經擁有很多的人分享快樂,沒有太大意義,和幾乎一無所有的人分享,似乎有了意義。
@ 當你看見自己在廣大世界中的位置,感激之心才會油然而生。
@ 許多人立遺囑來分送物質遺產,錢、房子或鑽戒都想留給下一代,但我們所拋棄的道德遺產呢?
@ 孩子想證明自己可以獨立,因此父母跟在身旁就覺得累贅,而非快樂,但實際上,他們內心深處很需要愛與了解。
@ 孩子能感受我們的愛,也能感受到我們的心不在焉。
@ 當父母已竭盡所能,而問題依然存在時,他們必須原諒自己。無論你多麼熱情且正當的方式養育孩子,有時他們天生就帶著一種負面性格。
@ 沒有人是不可或缺或可有可無的。我們都一同運轉。
@ 在商店裡將貨品上架的人,就像紡車裡的彈簧,沒有他,整體就無法運轉。謙卑能體認每位工作者價值的管理高層,會比傲慢地想著成功都取決於自己閉門造車的人,更能獲致成就。
@ 心理學家發現,大多數人並非收集訊息後做出決定,而是形成一種直覺,然後尋找支持這個決定的事實。
@「甘地」贏得了八座奧斯卡獎。
@ 霸凌者不如他們表面上說偽裝的那麼強大,他們只是在尋找一個比較弱的人來感受自己的重要。
@ 我們都想為自己的成就居功,但真相是沒有人是全憑自己的努力成功的。
@ 甘地最偉大的技能是他對對手所處位置的同情和理解。
@ 尋找和平永遠比落入絕望更好。
@ 如果我們一直使用無限暢飲自助餐,就無法體會細嚼慢嚥一顆擦得光亮的蘋果的樂趣。所以如果我們被太多的物質所淹沒,我們欣賞的能力就會變得遲鈍。
@ 藉由為自己的生活注入更多感恩,就能改變自己的態度和對世界的觀點。
@ 寬恕比懲罰更有氣概。
@ 如果我們渴望世界和平,就必須先找到自己內在的平靜。
@ 祖父的目標是轉變社會,讓我們看到彼此的共同點,而非彼此的差異。
@ 一旦我們意識到人類的共通性遠大於差異性,我們就會一個截然不同的觀點接近世界與彼此。
@ 祖父經常說:一盎司的實踐比十噸的教導還可貴。
感想:愛因斯坦這樣評論甘地:「後世的子孫也許很難相信,世上竟然真地活生生出現過這樣的人。」(Generations to come will scarcely believe that such a one as this walked the earth in flesh and blood.)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nvy9q28.html
是一本很值得推薦的書,裡面發生的事,包括作者和他的祖父甘地的互動,都像一則一則的故事,啟發人心, 如果可以把它編入教科書裡面,可以讓學生從甘地身上,學習平等地對待不同族群,不再有霸凌。可以簡單地生活, 愛物惜人,推展到愛整個地球。
作者:阿倫甘地 翻譯:李康莉
@ 甘地在南非執業的時候,買了頭等艙的票,卻被一個高大強健的白人帶著警察和鐵路官員把他趕下車,還把他的包包丟下來,甘地在冰冷的火車月台坐了整夜,一面發抖一面想著應該怎麼做,之後他寫下:對我來說,這個男人如何能因自己同胞受辱而感到光榮,這始終是個謎。
@ 如果你的自我很強,你會很難向他們展露尊敬與憐憫,反而容易接受種性制度與階級分別。當然,也無法看到其他人的觀點。
@ 沒有人可以解放你,除非你解放你自己. …解放的第一步,必須從內心開始。
@ 甘地修養的進修院叫塞瓦葛蘭姆 (Sevagram )
@ 在印度雙人馬車稱為“湯加”
@ 爺爺身邊有一台手搖紡車,我喜歡把他的人生,想像成故事和人生格言的金色織線,持續穿梭編織幾代人的生活,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堅固。
@ 他並不從 一些宏大的理論角度來談論關心政治正義,而是心繫每個個體在生活上實際面臨的困境,他認為每個人都值得過最好的生活。
@ 當他開始進行非暴力運動的時候,他請人為他的新運動取個名字,他的一位表兄建議用梵文中的 sadagraha,意思是—堅定的社會志業,他喜歡這個名詞,但決定稍微修改一下,成為:satyagrgha, 意即—堅定追求真理,後來有時被譯成—靈魂的力量。
@ 生氣的情緒之於人,一如汽油之於汽車,提供你前進、抵達更好的地方所需的燃料。沒有憤怒的情緒,我們就沒有迎接挑戰的動力。生氣是激勵我們分別事務是否公平的能量。
@ 將憤怒比喻為電力,明智地運用電力,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一旦濫用,卻可能因此死亡。
@ 書寫情緒日記是探索憤怒的來源,唯有當你了解情緒的來源,你才能找到解決之道。
@ 不明白欺負人的人其實才是最懦弱的。那些在運動場、商場、政治競選活動中展現卑劣、嚴厲風格的人,通常是脆弱、最沒有安全感的人。真正的力量是了解其他人的觀點與原諒他人。
@ 你的頭腦應該像一個開著許多窗戶的房間,你讓微風從四面八方湧入,但沒有任何人能把你吹走。
@ 一旦我們對自己感到自信,就能承認並尊重周圍人的價值,無論他們的社會地位,或世俗標準所賦予他們的權利。
@ 如果使用物質收入定義你的價值,你最終會感到空虛。
@ 無論我們藉由良好的教育、家庭的支持,或努力工作而得到多好的才能,並不代表我們擁有這些才能;我們只是這些才能的管理人。
@ 蓋茲基金會的核心信念是——所有生命都具有相同的價值,比爾蓋茲透過關心生活較匱乏的人,來證明自己多富有。
@ 謊言只會使你脆弱。透過謊言,你削弱了你的自我意識,也消弱了你想要達到的力量。
@ 真理的光輝難以形容,比太陽的光芒強上一百萬倍。
@ 浪費東西不只是壞習慣,更傳答了一種對這個世界的輕慢,與對自然的暴力。
@ 你也許會想,你人生中的小小改變並不會解決任何事,但所有那些微不足道的行動有加總起來的一天。
@ 如果一個人無時無刻都目睹極大的痛苦,我想這個人將因此麻木。
@ 與已經擁有很多的人分享快樂,沒有太大意義,和幾乎一無所有的人分享,似乎有了意義。
@ 當你看見自己在廣大世界中的位置,感激之心才會油然而生。
@ 許多人立遺囑來分送物質遺產,錢、房子或鑽戒都想留給下一代,但我們所拋棄的道德遺產呢?
@ 孩子想證明自己可以獨立,因此父母跟在身旁就覺得累贅,而非快樂,但實際上,他們內心深處很需要愛與了解。
@ 孩子能感受我們的愛,也能感受到我們的心不在焉。
@ 當父母已竭盡所能,而問題依然存在時,他們必須原諒自己。無論你多麼熱情且正當的方式養育孩子,有時他們天生就帶著一種負面性格。
@ 沒有人是不可或缺或可有可無的。我們都一同運轉。
@ 在商店裡將貨品上架的人,就像紡車裡的彈簧,沒有他,整體就無法運轉。謙卑能體認每位工作者價值的管理高層,會比傲慢地想著成功都取決於自己閉門造車的人,更能獲致成就。
@ 心理學家發現,大多數人並非收集訊息後做出決定,而是形成一種直覺,然後尋找支持這個決定的事實。
@「甘地」贏得了八座奧斯卡獎。
@ 霸凌者不如他們表面上說偽裝的那麼強大,他們只是在尋找一個比較弱的人來感受自己的重要。
@ 我們都想為自己的成就居功,但真相是沒有人是全憑自己的努力成功的。
@ 甘地最偉大的技能是他對對手所處位置的同情和理解。
@ 尋找和平永遠比落入絕望更好。
@ 如果我們一直使用無限暢飲自助餐,就無法體會細嚼慢嚥一顆擦得光亮的蘋果的樂趣。所以如果我們被太多的物質所淹沒,我們欣賞的能力就會變得遲鈍。
@ 藉由為自己的生活注入更多感恩,就能改變自己的態度和對世界的觀點。
@ 寬恕比懲罰更有氣概。
@ 如果我們渴望世界和平,就必須先找到自己內在的平靜。
@ 祖父的目標是轉變社會,讓我們看到彼此的共同點,而非彼此的差異。
@ 一旦我們意識到人類的共通性遠大於差異性,我們就會一個截然不同的觀點接近世界與彼此。
@ 祖父經常說:一盎司的實踐比十噸的教導還可貴。
感想:愛因斯坦這樣評論甘地:「後世的子孫也許很難相信,世上竟然真地活生生出現過這樣的人。」(Generations to come will scarcely believe that such a one as this walked the earth in flesh and blood.)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nvy9q28.html
看完我也覺得甘地的作為,真是不可思議,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一個心靈崇高的人,而且是來自一個非常平凡的人,難怪我們要稱他為聖雄。
是一本很值得推薦的書,裡面發生的事,包括作者和他的祖父甘地的互動,都像一則一則的故事,啟發人心, 如果可以把它編入教科書裡面,可以讓學生從甘地身上,學習平等地對待不同族群,不再有霸凌。可以簡單地生活, 愛物惜人,推展到愛整個地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