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變成壞掉的大人

 中華民國110年12月24日星期五天氣晴朗

作者:一林大基

翻譯:池迎瑄、高詹燦

@ 有高度的心理自我復原力就是鋼鐵之心——不易斷裂的韌性,以及靈活的柔軟性,處在這種精神狀態下的人,正是所謂擁有鋼鐵之心的人。

@人類的心理狀態不只是當事人的問題,而是會受到周遭影響。

@ 一流諮商師佛陀原本是精神病患。

@ 心理衛生的精髓是捨棄極端,保持平衡。

@為了輕鬆開悟,學會後設認知吧!

@ 調查結果愈是常使用社群網站的人,主觀幸福感愈低。

@主觀幸福感指的是——與周遭進行比較,自己會獲得多少滿足感。

@ 會產生自我形象與現實的落差,原因在於認知偏誤。

@ 認知偏誤經常會出現在憂鬱症、進食障礙以及P T S D等精神疾病的症狀之中,當心理創傷日漸累積時,身心健全者也會出現這個狀況。

@ 如果自己沒有去察覺濾網失靈的話,是無法修復的。

@客觀審視是脫離自己的角度、觀點及感情,用其他的視角去思考事物。

@ 擁有第三者觀點的能力,就是後設認知。

@客觀審視自己的後設認知正是所有思考的基礎。

@ 後設認知能力低的人,容易畏懼風險而變得優柔寡斷;

後設能力高的人,能夠當機立斷決定下一個要採取的行動。

@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倡人類只有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愛與歸屬)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無論什麼形式,只要能滿足需要,人類便能獲得滿足。

@ 理解自己真正追求的事物,想要滿足什麼,這是所謂的後設認知。

@ 孤獨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的危害等級相當於肥胖、抽煙。

@ 根據研究,人類一旦陷入孤獨之中,會罹患高血壓、免疫系統的功能會衰退,增加罹患癌症與感染病的風險,容易失眠,促進失智症狀。長期處在孤獨狀態下,據說也會提高死亡的風險。

@ 人類的不安幾乎都是杞人憂天。

@ 我們平常活在各種束縛與固有觀念之中,也就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世界。

@ 一旦摘下有色眼鏡,發現自己是多麼的無知,便是成長的第一步。

@ 蘇格拉底提倡體悟自己的無知,這是通往真理道路,也就是所謂的無知之知。

@ 後設認知能力低的人,越容易因為主觀意識、偏見而無法獲得新知識。

@ 要獲得後設認知知識的第一步,首先是接受不一樣的意見。

@ 思維或思考方式不存在對錯,只是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價值觀,即使有差異,但並無對錯之分。

@ 正念是什麼? ——讓意識擺脫束縛及評價,只專注於觀察自己,也就是刻意進行後設認知。正念原為佛教用語,意思是「sati」把特定事物用心記住。

@ 不論是好是壞,我們逼不得已必須跟壓力共存,盲目地否定壓力,只會喪失生活的刺激。

@ 目的,意指眼睛(目)看到的箭靶(的),是指自己最終想要抵達的終點。

@ 目標,是指眼睛(目)看到的標誌(標),亦即樹立在邁向終點的路上的路標。

@ 很多時候目的會被設定為長期性質,而目標就是短期性質。

@ 正如登山家利用GPS(=後設認知)、以路標(=目標)為提示,朝山頂(=目的)出發一樣,能以紮實安穩的步伐前進。

@ 想要習得技巧、提升表現,最重要的不是單純地盲目練習,而是要擁有為了什麼而練習的明確目的,從而提升練習的品質。

@ 思考人生的目的,可謂是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

@  研究指出對人生擁有目的的人,其壽命有更長的傾向。

@ 大猩猩派後設認知訓練就是思考「這時候大猩猩會怎麼做?」大猩猩會順從本能,找出最合理的答案。

@ 想要提升預測未來的能力,更需要累積作為判斷證據的後設認知,就需要累積知識、拓展視野。請重視想要知道的感覺,抱持批判思維接受資訊,並重視證據的品質。

@ 後設認知跟鍛鍊肌肉一樣,透過持續訓練能發揮莫大效果,為了固化記憶,重複練習十分重要。

@ 如有無法解決的煩惱,不要過於煩惱某件事情,嘗試思考別的煩惱吧。

@ 自發休息需要預留什麼都不做的時間。大腦會在什麼都不做的時間中整理知識及經驗。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