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如何培養出這麼多全球化人才
中華民國109年2月12日星期三天氣晴朗
作者:桑吉夫 辛哈 譯者:葉廷昭
*印度有29個邦,跟歐洲各國一樣,有獨自的文化和歷史,各邦所說的語言也不同.
*印度通用語是印度語,但真正會說印度語的,只在全印度的一半人口.
*印度人有英文這項武器,國內的理工大學多半用英文上課.
*笑話:在國際會議上,勸日本人發言和勸印度人閉嘴是最困難的事情.
*很多旅美的印度人拋棄印度人的身分,徹底當一個美國人融入當地社會.印度人就是如何在異文化中順利生活,也就是適應性高,在國際環境中發 揮個人實力,這是印度人的一大特徵。
*印僑和華僑的差異,就是印度人的凝聚力比較弱.
*英文是印度人獲得富足生活的必備工具.
*在印度很少有外國電影會用印度語配音的,因為這樣迫使印度人學英文。
*印度最多的是印度斯坦人,位在北部,皮膚是褐色的,但同為北部區的旁遮普邦,多半從歐洲經由伊朗來到這裡的雅利安人,他們的皮膚和白人沒有兩樣。南方則是膚色最深的達羅毗荼人居住的地區.(原來印度也有白皮膚的,以前都是我的無知.)
*印度的新學期是7月1日,不知道自己出生年月日的學生就把開學日當成生日申報.
* 印度有重視數學的傳統,從西元前流傳至今的心算技巧“吠陀數學”就是最好的證明。https://shymau.pixnet.net/blog/post/37504769
*除非你是有錢人,否則在印度生活一定會使用替代方案.從小就這樣訓練自己,也是印度人能力強大的原因.
*印度IT大國,人手一支行動電話,連窮鄉僻壤也十分普及,貧窮階級的都會先買行動電話再買腳踏車.
*IT產業最大的意義,是帶給印度人尊嚴,變成受人矚目的先進產業據點。
*印度IT龍頭企業H C L的創辦人之一,艾俊 瑪霍特拉,1976年剛開創公司,把電腦零件當成文書處理器帶進印度,在當時貪污盛行的印度,用這個方法來規避了要付一大筆賄絡官員的錢。
*在印度只要雙方看對眼就可以談合作,沒有專業也無妨,總之直接執行企劃就對了。
*印度最大的財閥塔塔集團,從伊朗移居到印度的瑣羅亞斯德教圖,開始從事棉花貿易,接著塔塔鋼鐵、塔塔汽車、塔塔諮詢服務公司,開始涉足IT產業。
*鈴木汽車和印度政府合資成立瑪魯蒂鈴木公司,是印度最大的汽車公司,市場率超過四成每年生產120台,稱得上是印度最知名的日本企業。
*日本大型咖喱連鎖店一番屋成功打入印度市場.
*印度基礎建設遠遠不及先進國家,整體看來還有3分之一的國民過著沒有電力的生活.
*印度三大財閥—信實集團、塔塔集團、貝拉集團.
*信實集團安巴尼ㄧ家不光是有錢,也許歡炫富,在孟買27層豪華住宅,已成為觀光景點.
https://home.appledaily.com.tw/article/index/20181001/38140290/
*在印度想要抓住機會,跟誰合作遠比做什麼更重要.講究個人實力,實力要獲得認可,就得做一些打腫臉充胖子的事情.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