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死亡 Being Mortal
中華民國一百零五年六月二十一日 天氣: 晴朗
凝視死亡 Being Mortal174
*對她來說,走路很顯然是有風險的,但這裡的照護員知道走路的重要性,不只是對他的健康有好處(譬如他過坐輪椅,體力會退化得很快),甚至有益於他的感受。
*年老之後,有人四肢骨瘦如柴,有人則像樹幹動彈不得。
*好吧,那我們幫他找個他能去的地方。但別忘了,明年可能換你變成這樣。
*希望每個人能在一個稱之為家的地方安養天年。
*不管我們面對甚麼樣的限制與苦難,我們都希望保有自主權。
*我們只求能成為自己生命故事的作者。 在人生的歷程中, 我們或許會遭遇種種無可想像的困難。我們關心的東西和慾望也會改變。不管如何,我們都只想擁有"依循自己的個性和信念,來塑造自己的人生"的自由。
*這也就是為何身體和心靈的背叛是最可怕的折磨。
*其實,我只是喜歡一個人靜靜做自己的事。
*佛羅倫斯中心的人則任由他不坐輪椅,自己承擔風險,只用助行器。 老路說: "能堅持這點,我感到很驕傲。"
*人生不就是這樣?順其自然吧。如果上帝還要你活著,你又能如何?
*我們一 生要忍受的,不只是疾病與衰老的折磨,還有被隔絕的恐懼。
*二零零八年,美國的國家崖正因應計畫(Coping with Cancer)發表了一項研究,顯示崖末病人若在臨終前的一個星期, 靠人工呼吸器維生, 接受電擊去顫, 胸部按壓或在死前住進加護病房, 生活品質比不上沒接受這些醫療處置 的病人。 此外, 那些在臨終前接受積極救治的病人, 在他們使王六個月後, 照護他們的家屬,與對照組相比, 罹患重度憂鬱症的可能性高達三倍。
*她也失去了好好走完最後一程的機會。 會演變到這個地步,完全是因為病人和家屬心裡還沒準備好, 無法正視疾病的現實。
*雖然他的機會正在急遽消失,但誰能說他的機會是零?
*如果臨終懇談是一種實驗新藥,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應該趕快核准,讓這種新藥上市,造福世人。
*不執著於生,活得更久。
*標準醫療和安寧療護的差別不是在於治療的有無, 而是優先次序的考量。
*醫生最常患的錯誤 就是把焦點放在事實和選擇上。 其實,他們最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幫助病人對抗排山倒海而來的焦慮---關於死亡的焦慮, 害怕痛苦的焦慮,因為擔心所愛的人而焦慮,以及財務問題帶來的焦慮,病人擔心很多,他們的恐懼也很真切。
*"經驗的自我"沉浸在每分每秒的過程中, 然而"記憶的自我"才知快樂的頂峰與悲慘的谷底在哪裡。 ---康納曼提出"頂峰---結尾原則。
*我們對老人,病人的照顧做得不好,是因為我們誤會以為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是安全和活得久一點。 其實, 如果要延續有意義的人生,則必須把握住機會塑造自己的餘生。
PS: 這本書要醫生不僅要救命,更要注重剩餘生命的利用,最後的一里路可以是有尊嚴,可以是當事者所要的結果,所以更要傾聽和引導他們的病人,在最後的路上,讓他們沒有徬徨,沒有遺憾。
凝視死亡 Being Mortal174
*對她來說,走路很顯然是有風險的,但這裡的照護員知道走路的重要性,不只是對他的健康有好處(譬如他過坐輪椅,體力會退化得很快),甚至有益於他的感受。
*年老之後,有人四肢骨瘦如柴,有人則像樹幹動彈不得。
*好吧,那我們幫他找個他能去的地方。但別忘了,明年可能換你變成這樣。
*希望每個人能在一個稱之為家的地方安養天年。
*不管我們面對甚麼樣的限制與苦難,我們都希望保有自主權。
*我們只求能成為自己生命故事的作者。 在人生的歷程中, 我們或許會遭遇種種無可想像的困難。我們關心的東西和慾望也會改變。不管如何,我們都只想擁有"依循自己的個性和信念,來塑造自己的人生"的自由。
*這也就是為何身體和心靈的背叛是最可怕的折磨。
*其實,我只是喜歡一個人靜靜做自己的事。
*佛羅倫斯中心的人則任由他不坐輪椅,自己承擔風險,只用助行器。 老路說: "能堅持這點,我感到很驕傲。"
*人生不就是這樣?順其自然吧。如果上帝還要你活著,你又能如何?
*我們一 生要忍受的,不只是疾病與衰老的折磨,還有被隔絕的恐懼。
*二零零八年,美國的國家崖正因應計畫(Coping with Cancer)發表了一項研究,顯示崖末病人若在臨終前的一個星期, 靠人工呼吸器維生, 接受電擊去顫, 胸部按壓或在死前住進加護病房, 生活品質比不上沒接受這些醫療處置 的病人。 此外, 那些在臨終前接受積極救治的病人, 在他們使王六個月後, 照護他們的家屬,與對照組相比, 罹患重度憂鬱症的可能性高達三倍。
*她也失去了好好走完最後一程的機會。 會演變到這個地步,完全是因為病人和家屬心裡還沒準備好, 無法正視疾病的現實。
*雖然他的機會正在急遽消失,但誰能說他的機會是零?
*如果臨終懇談是一種實驗新藥,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應該趕快核准,讓這種新藥上市,造福世人。
*不執著於生,活得更久。
*標準醫療和安寧療護的差別不是在於治療的有無, 而是優先次序的考量。
*醫生最常患的錯誤 就是把焦點放在事實和選擇上。 其實,他們最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幫助病人對抗排山倒海而來的焦慮---關於死亡的焦慮, 害怕痛苦的焦慮,因為擔心所愛的人而焦慮,以及財務問題帶來的焦慮,病人擔心很多,他們的恐懼也很真切。
*"經驗的自我"沉浸在每分每秒的過程中, 然而"記憶的自我"才知快樂的頂峰與悲慘的谷底在哪裡。 ---康納曼提出"頂峰---結尾原則。
*我們對老人,病人的照顧做得不好,是因為我們誤會以為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是安全和活得久一點。 其實, 如果要延續有意義的人生,則必須把握住機會塑造自己的餘生。
PS: 這本書要醫生不僅要救命,更要注重剩餘生命的利用,最後的一里路可以是有尊嚴,可以是當事者所要的結果,所以更要傾聽和引導他們的病人,在最後的路上,讓他們沒有徬徨,沒有遺憾。
留言
張貼留言